小编很久没有跟大家带来犹太人电影的分享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部虐心且带有争议的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约翰·伯恩的同名小说<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
目录
剧情回顾
这则故事自然也是与二战时期法西斯主义迫害犹太民族的各种悲剧有关,出发点是一位德国小男孩,布鲁诺,他的父亲是一名军官,也参与到法西斯主义的军阀迫害活动中。
布鲁诺什么都不懂,跟随父母搬到了一个乡村,生活变得百无聊赖,每天必须接受法西斯主义的洗脑教育,这让布鲁诺十分难过。在偶然的玩耍中,他认识了被关在附近集中营的同龄男孩希姆尔,他和所有犹太人一样穿着条纹的睡衣。
两个天真的男孩什么也不懂,不知自己身处于怎样的世界中,只是享受着彼此的陪伴。闹过小矛盾后,布鲁诺觉得自己伤害了希姆尔,为了补偿便提出要钻进集中营陪希姆尔找寻自己的父亲。
故事的结局十分悲惨,两个小男孩因为都穿着条纹睡衣,所以全被被当成了犹太人,与许多成年人一起关进了焚烧炉…当布鲁诺的家人发现真相时,一切都晚了…

真是还原历史中的绝望
这部电影被很多网友论为:不敢看的作品。观众似乎对儿童带有特殊的关怀,看到儿童受到如此的迫害,每个人都会难过和绝望。
这部小说原著也曾引起争议,因为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不会给孩童角色如此绝望的结局,他们都是新时代希望的象征。这样的结局中,有些人会在煽动的氛围下觉得布鲁诺运气很不好,因为自己的天真而“作死”,但冷静下来想一想,人们很容易就关心布鲁诺的生死多于关心希姆尔的生死,继而忽略了他们俩都是孩子,都是值得我们关爱的对象。
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且重要的。
虽然这部作品引起了很多的争议,但我们还是可以理解作者的意图,他想通过某个德国家庭悲剧的切入来戏剧性的表达出对法西斯主义、种族歧视主义和残忍暴行的愤怒!
法西斯暴政下的善良人群
影片中也有许多让我们难忘的配角。
例如布鲁诺的母亲,她难以接受法西斯主义对犹太人施加的暴行。而且她对自家的犹太帮佣非常友善,就事论事,该感谢的地方也会感谢。
但是她的力量过于薄弱,丈夫的事业和选择是她无法左右的,在这样压抑的生活中,她的精神逐渐失常…
再例如在布鲁诺家当佣人的犹太老先生,他在布鲁诺玩耍受伤时替他包扎伤口;甚至在小军官被布鲁诺父亲训斥时挺身而出,他打翻红酒,就是为了转移大家的注意,避免小军官被处死,而他自己的下场是一顿毒打…
这位老先生明白自己的命不久矣,但他并没有放弃做一位善良的人。
作者通过这位配角形象的刻画,进一步突显出“人的善心和价值不该由种族和血统来衡量”这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凡人,也该时刻铭记这个道理。
这样,也就不会有近期发生的种族歧视与病毒排华运动。
在我么的小站里,还有你一定不想错过奥斯卡经典——《辛德勒的名单》。